文章分享 (old)

生命改變

上載日期:2017年5月

提供兒童課餘託管不僅有學生生命改變,更帶領家長一起認識福音

基督教今日報 Christian Daily

2017/05/03  記者 / 王志宏 香港報導

一般來說,非信徒很少因為福音的緣故而走進教會,吸引力較大的會是不同的興趣班或社區服務,像是位於九龍大角咀的播道會樂恩福音堂成長中心,就是由教會開辦的服務中心,當中包括服務小學生的課餘託管,日前其項目經理趙小堅接受專訪,介紹本事工榮福益人之處,像是讓小孩能接觸不同階層的人和事,以及家長可以有空閒去上班等等。

課餘託管服務物美價廉

播道會樂恩福音堂成長中心,為社區提供多種服務,目標是讓街坊感受到基督的愛。當中包括小學生課餘託管,在周間的下午四時至七時,內容包括功課輔導,協助學童完成校內作業和溫習,還有小組活動,灌輸正能量和愉快生活等價值觀。與此同時,更安排褓姆從學校接學童到成長中心,特別能滿足雙職父母的需要,不會因為要照顧小孩而無法上班。而且費用也便宜,家長如遇經濟困難,更可申請減免。

趙小堅也分享多件感人的故事。

首先,學童可能來自中產或草根家庭,前者可能家裡有很多樂高積木,後者卻從來沒玩過,但在中心可以一起玩,順道讓學童接觸不同階層、群體的世界,對於擴闊視野大有幫助。

而學童眾多,當然有些乖,有些頑皮。有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讓趙小堅印象最深刻,學生的爸早已聲明其頑皮,所以曾被多間補習社退學。但成長中心不介意,憑著基督的愛接待他。小孩來中心以後,同工都體會到其爸爸所言非虛,不守規矩行為包括在中心的課堂上向老師拋擲東西,或者躺在地上,以及藉著去洗手間,其實是跑到街上等。

面對種種另類行為,中心特別處理此個案,包括不安排他跟其他同學在一起,而是安排一位老師單獨照顧他。漸漸地,他也感受到基督的愛,回到正軌、沒了不守規矩行為,更融入其他同學中。及後,教會舉辦聖誕活動,爸爸本來是不想參與,但因為兒子而一起出席。透過孩子讓家長也認識福音,實屬不俗。

播道會樂恩福音堂成長中心項目經理趙小堅指出,教會在星期天會舉辦學童活動,家長帶他們出席時,可順道參與祟拜,讓非信徒也有機會接觸福音。

播道會樂恩福音堂成長中心項目經理趙小堅指出,教會在星期天會舉辦學童活動,家長帶他們出席時,可順道參與祟拜,讓非信徒也有機會接觸福音。 (攝影/記者王志宏)

在香港,能像上述這位小孩接受正規教育並非必然。

有位內自內地,年約8歲,應唸小學三年級的學生,就因為某些原因而無法如此,唯有前來中心,當作是在學校,別人是下午4時才來中心,他則是2時就會前來,由老師一對一教導他正規學校的課程,也有測驗和默書等等,模擬正規的學校生活。當4時其他同學都來後,他則跟大家走在一起。

趙小堅也曾跟孩子的母親溝通,指出他若回到內地,得到正常的學校生活較好,對方回答,因為內地沒有人可以照顧小孩。雖然中心無法代替正規的學校,但對小孩來說,有模擬學校的生活,總比什麼都沒有要好。

原來,不只「學校生活」不是必然,連親子間的閒談,對部份學童來說,也是天方夜譚。一次,趙小堅跟自己的兒子談話,一位學童見了便驚訝對她說:「你會跟小孩說話,為何會這麼好?我能否叫你媽媽?」原來這學童的媽媽常常很忙,不大願意跟他分享。趙小堅又指出,中心的學童不少都熱愛說話,可跟年紀相若的同學或老師分享交流,也是不錯。

播道會樂恩福音堂成長中心多舉辦活動,讓課餘託管服務的學童和家長可一起參與,像是圖中的燒烤活動。

播道會樂恩福音堂成長中心多舉辦活動,讓課餘託管服務的學童和家長可一起參與,像是圖中的燒烤活動。 (照片提供/播道會樂恩福音堂成長中心)

另外,安排褓姆從學校接學童到成長中心,是指定數間學校,但也有某位學童雖然在中心附件就讀,但並非這些指定的學校,其家長也想獲得有關服務,中心也樂意安排,額外抽調同工前往處理。「這位家長因此而感到愉快,見到我們也會表示謝意,原來她因為中心的服務,下午可以外出工作,改善家裡的經濟。」

最後,趙小堅作為成長中心的項目經理,同時也是媽媽,有些勉勵的說話跟家長和小孩分享:「對家長來說,管教小孩不容易,但愛裡沒有懼怕,家長只要是出於愛,小孩是會明白的。而對小孩來說,家是其避難所,可以放心聽父母的說話。」

上載日期:2015年11月份

「把幾火」的管教(二)

上一期提及,管教時難免會有怒氣,「怒氣」亦是其中一個基本情緒,但是,如果不控制怒氣,則會影響自己,也會影響與孩子們的關係。冷靜的方法及控制語調是其中兩個方法,以下再介紹兩個方法。

 3.  回應有時:完成當刻事情之後,家長可向孩子表露你的感受,告訴他你當時是多麼擔心(阿驚),例如:「你無好好做完功課,媽咪/爸爸很擔心你唔夠瞓,又有D嬲你點解放左學咁耐都做唔晒D功課。」此時期望父母雙方也在場與孩子說這些說話,讓孩子了解你「把幾火」的原因。如孩子已經長大,懂得與你討論的話,可以與他商討放學後時間的安排,甚至是否需要安排課餘託管給孩子。家長可能會發現,當你再回應的時候,仍然會有一些怒火在心裏面,但相信也比之前減低了。說出心底話,總好過將事情藏在心裏,蘊釀下次爆發。與孩子約法三章,協議做法,總好過沒有準則,等待下次孩子再犯錯,憤怒的過程再循環。

4.  正面思想:每個孩子都很獨特,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,讓我們多點觀察孩子的長處,欣賞他可以做到的,以增加自己心裏面收藏的欣賞寶庫。我曾經與一名過動症孩子作輔導,表面看來,他是一個永遠坐不定的孩子,有人認為他只懂搗蛋,但原來他心裏面有一份童真,與他用布偶說故事時,他可以目不轉睛的聽,他也很樂意學習,他在輔導中嘗試控制自己,我也將觀察到的告知母親,母親在家嘗試了解孩子的長處,他們的關係由此刻開始改善。最後,他升讀了一所心儀的中學,有一次偶遇他的母親,母親表示他現在很用心讀書,讀得也不錯。其實這些例子有很多,例如:蘇樺偉先生的奮鬥過程等,家長能欣賞孩子,以致能有力量支持和鼓勵孩子,家長實在是孩子們的後盾。

防止虐待兒童會於2015年4月份公佈曾訪問1562名6-13歲兒童,他們最想聽到家長對他們說以上的說話:

  1. 盡左力就得,我覺得你已經好叻
  2. 有進步,繼續俾心機
  3. 失敗唔緊要,最緊要唔好放棄
  4. 你做咩都好,我地實支持你
  5. 唔好俾自己咁大壓力

詳情請瀏覽 http://www.aca.org.hk/media-report.htm#.VkliElgrIdU

以上5句說話很想用來鼓勵各位家長,讓我們一同努力及學習,管教是漫長的路,有迷茫時,也有清晰時,讓我們放下怒氣,以愛去管教孩子。

文章上載於http://babypro.com.hk/index.php/blog/parenting-emotion-control2/

上載日期:2015年8月份

「把幾火」的管教(一)

「玩轉腦朋友」戲中以五個不同的情緒作為人大腦運作及發施號令的角色,這五個情緒就像心理學家Paul Ekman從研究中得悉人類擁有基本的六個情緒,包括:阿樂(喜悅、興奮);阿愁(傷心);阿驚(恐懼);阿憎(厭惡)和阿燥(生氣)。這六個情緒幫助我們面對環境、面對困難和處理事情,在管教上,我們也會出現這幾個情緒,而「阿燥」則常常出現,我們如何可以好好面對這六個情緒所來給我們的影響,在管教時,我們如何控制「阿燥」,以致可以有效地管教孩子呢?

曾有一位家長在我面前處理在她身邊嚷着要走的小孩子,家長便很憤怒的罵着小孩,說着:「你咪煩我呀,行開D。」然後轉過臉來再和我談着管教孩子的情況,並不斷「投訴」孩子的行為。

我相信,教小孩子很難避免不發怒的,有時氣上心頭真的很難控制。其實,怒氣如果是基本情緒的話,有些少怒氣也是可以的,但頻率及數量是多少則要有所控制,才會在管教上有效。

怒氣可以分為「三把火」,第一把:手心冒汗、呼吸急促、面紅耳赤,預備進入「罵」戰狀態;第二把:以口傷人,如再升級,開始罵人格、鬧粗口;第三把:已忍不住怒火,用重語氣、開始動粗。在管教裏面,「把幾火」的情況最常見,就是家長先看見孩子的情況時心裏有點激動,但仍想觀察及忍忍,到忍不到時,便會開始罵孩子,有時會去到鬧粗口的情況。舉一個例子:雙職家長放工回家大約已經8時去了,要開始照顧孩子吃飯、洗澡等,可以停下來的時候可能已10時多了,當打開書包,赫然發現孩子還有功課未做完,明天原來又要默書,心裏面的「阿燥」已預備爆發。

事實上,當務之急並非指責孩子,而是完成功課,這也是家長的目的,所以,控制怒氣十分重要。

  1. 減低怒氣:家長要好好照顧自己,才能好好照顧孩子,所以,當怒氣出現,家長亦知道會影響與孩子對話的質素時,家長便需要運用各種方法讓自己先減低一下怒氣,例如:安靜時間(time out)、飲杯水、哭一哭等,讓自己能冷靜下來,回復於「一把」至「把幾火」的狀態,才向孩子說出要求。
  2. 控制語調:聖經箴言有句說話:「回答柔和,使怒消退;言語粗暴,觸動怒氣。」控制語調的意思是期望家長用肯定而又平和的語氣去表達你的期望,例如:「我見到你仲有功課未做好,仲有聽日原來要默書,請你而家先用15分鐘完成你呢份功課,15分鐘後,我會返黎睇功課,然後你要用1小時溫好默書。」面部只需給予肯定的目光及認真處理表情。

上文已提到,「阿燥」是我們的基本情緒,家長不要自責自己曾向孩子發脾氣,因為控制怒火是需要練習的,同樣地,沒有一個人天生便懂得做父母。下一期,再與大家分享這個課題,繼續學習控制怒氣,好好管教孩子。

文章上載於 http://babypro.com.hk/index.php/blog/parenting-emotion-control/

上載日期:2015年8月份

五種愛的語言

婚姻關係十分奧妙,兩人的相處,關係有高有低,有時可以情話綿綿,有時卻多講一句都太多。有時,明明為了伴侶竭力去做,但對方完全不覺被愛,這個情況有機會是我們給了對方錯誤的「愛的語言」。

「五種愛的語言」並非新事,希望在此再一次提出,是因為這五個愛的語言十分簡單,但卻可令愛侶感受到對方的愛,而且人人皆可做得到。

第一種:肯定的語言(Word of Affirmation)

幾乎沒有一個人不喜歡別人的肯定,當有一天,結婚20年的丈夫說了一句:「今天的鼓油雞翼煮得很好吃呀!」這樣,可以令煮了20年飯的妻子甜甜地笑。另外,如妻子說一句:「你洗的碗真乾淨!!」我相信丈夫一定會感覺替你洗碗是一種榮幸。肯定的語言不怕講得太多,你可以想想,在職場上得到別人肯定是何等滿足,你家裡的另一半也等待你給他這份滿足。

第二種:服侍(Acts of Service)

有些伴侶感受愛是由別人的服侍而得來的。服侍不一定是所有東西都要照顧,而是當他需要時可以請求你幫忙,你亦能幫忙的話,他便感受到愛。例如:有一些伴侶很希望另一半為他推門,這時,為了愛的原故,你便做一下這「舉手之勞」的動作。對方可能整天也被浸在愛裡了。另一個例子:現今雙職家長回家後仍要照顧小孩子,如其中一方請求說:「今天我很累,我可以先休息嗎?你可否幫忙照顧小孩子睡覺?」其伴侶如表示可以的話,他/她的伴侶必定會感受到愛。

第三種:接受禮物(Receiving Gift)

一談到禮物,會否就想起花、鑽戒?禮物不一定是這些貴重的物品,試想想,你的伴侶在父親節收到孩子做的假領帶時的情況?如果他的愛的語言是接受禮物,他有可能會很喜歡,而且很珍惜這條領帶。所以禮物不一定要貴重才讓人喜愛。有一對夫婦,丈夫說他求婚時買不起求婚戒指而用了一個汽水拉環做了一隻戒指,當時的未婚妻感動得哭了出來,並願意跟他步入教堂,同甘共苦。所以,禮物的象徵意義比其本身價值大。

第四種:精心的時刻(Quality Time)

身邊有沒有人常抱怨伴侶不陪他買餸或不等他回家?精心的時刻可能是他的愛的語言。有一些人需要別人的陪伴而感受愛的,當陪伴的時候,你需要專心的陪,與對方溝通交談,這樣,對方便能得到滿足。

第五種:身體接觸(physical touch)

相信大家都試過,在一個人傷心哭泣的時候,你也無法再用言語去安慰時,你會很自然地拍拍對方的肩,又或是借肩膀給對方,以嘗試安撫對方。這些「動作」有時很有效,對方會感到支持、釋放或滿足。有時,伴侶需要的就是你拉一拉他的手、放工回家後的一個擁抱,又或是按摩一下肩膀。特別是伴侶,你可能是唯一一個可以時常擁抱他的人,如對方愛的語言是「身體接觸」,請不要吝嗇,給予對方一點點關懷及愛。

最後,在此介紹五種愛的語言的提倡者蓋瑞.巧門(Gary Chapam, Ph.D),其網站是http://www.5lovelanguages.com,當中有小測驗,可讓大家了解彼此之間的愛的語言。並且對表達愛的語言有一些提示,資料豐富。期望大家了解之後,可向伴侶多做,讓已枯燥乏味的關係添上姿采,重燃愛的感覺。

文章已上載於http://www.bkmilk.com.hk/?p=122144

 

上載日期:2015年4月份

專題201504(01)

上載日期:2015年3月份

 circle painting 與親子互動

「點解我講極你都唔聽?」/「究竟你俾我講幾多?」

李碧茵姑娘(2010年9月)

有一位小朋友與父母一同坐在巴士上,小朋友不停向父母發問:「點解呢架小巴係紅色嘅?」「點解我地屋企樓下架小巴係綠色嘅?」「點解我要揹書包返學嘅?」……

有一位14歲的孩子與父母一同坐在巴士上,父母不停向孩子發問:「成日同你講出街要叫人,點解你咁無禮貌?」「點解我次次同你講野你都塞住隻耳仔?」「點解我講極你都唔聽?」……

每一對父母均有一門終身任務,就是如何管教自己的兒女。人的生命很特別,因著不同的時期就需要不同的東西,就正如一隻鳥蛋要變成一隻鳥兒,都需要在不同的時期吸收不同的養分。小時候,孩子常待在父母身邊,希望得到寵愛及保護,想父母多告訴他們這個世界的事情。到孩子長大了,便想試試自己有沒有能力展翅高飛,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處理事情,想父母多聽聽他們的驚世言論。就是這樣,孩子由「每事問」開始演變到「每事答」。

父母擁有孩子永不能及的處世經驗及愛兒女的心,如何可以將這些豐富的知識向已踏入青少年期的兒女分享呢?答案就是「問」!首先,父母要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:

  1. 他們現在需要甚麼?
  2. 與他們相處時,他們在性格上或處事上與孩童時有何分別?
  3. 與孩子相處時是我多講一點還是讓孩子多講一點?

然後,多問孩子他會如何解決這件事,凡事都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,多讓孩子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去解答你所問的問題,不要批評及判斷,再將你的經驗告知他讓他作參考,讓他自行嘗試,並且默默支持及祝福他,無論成功或失敗,至少他用了自己的方法去完成,責任則讓他自己承擔,讓他學習做一位負責任的人。

父母需要記住,每個人(無論孩子或成人),都需要父母的愛與支持。孩子學習高飛時,受到風吹雨打或者享受晴朗天氣後,父母一句:「唔緊要呀!有咩事阿爸(媽)撐你。」勝過所有解決方法。